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69节 (第8/12页)

官,也都隶属其下。没有人事权和财权,指挥官只能禀命而行,无非如此。”

    其实事情当然不会如此简单,权力如何,要看是谁为将。唐朝的藩镇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那样,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制度上预防,但意外来临的时候,这些预防措施完全失效,谁有办法?杜中宵只能这么说,要改变禁军不能打大仗的毛病,就必须加大军队编制。小编制,一到打大仗的时候就失灵,很难发挥出全部战力。将从中御,临战授阵图,都是与小编制相适应的,并不适合实际需要。

    文彦博想了想,还是摇头:“此事不小,还是看太尉新的军制如何,才能够下定论。”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是,具体如何,还要看三衙和枢密院的编制权限。两者能发挥职责,才能限制地方将领。不过,为防藩镇,还有一条,就是军中用流官。刚才说到最小的编制,就是这个意思。到了这个最小编制之上的官员,必须都是流官才行。有任期,一般不许连任,到期换到其他军中。”

    韩琦道:“便如地方官一样么?任期一到,便就别调他处。”

    杜中宵点头:“不错,便如地方官一样。按照以前在河曲路带兵的情况看,依河曲路军制,这个基本编制设定为营比较合适。一营一千余人,指挥使三年或五年一任,期满调往其他军中。指挥使以下的将领,可以在本军中调任,指挥使以上,必须调往其他军中。”

    文彦博点了点头:“如此,倒是要的。将领为流官,就难拉拢兵士,化兵为私有。只是,这样频繁地调来调去,又怕会出兵不识将的毛病。上下同欲者胜,兵不识将,很难做到这一点。”

    杜中宵道:“所以军中必须增加将领,管理各种庶务。指挥官不必花心思在庶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