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明修栈道 (第2/4页)
一旦国家有难,边关告急,甚至可以抵御外敌的进攻。 新军暂时分为两个营。每个营三百人。 李绩的人马自然成营,李绩就让单雄信带队,命名“单字营。” 平原郡老营,也改称“罗字营。” 罗字营由刘洪的妻弟罗霄带队。 李绩认为,大营中的大小头目,都必须有亲谊关系。 这是这个大营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 彼此之间才能荣辱与共,生死相关。 两个营的兵力悬殊很大。 李绩既然负责军事,他就开始按照隋朝的兵制,进行编队。 他查阅了一下隋朝兵制,原来隋朝沿袭后周的兵制,置十二卫将军。 折冲府有上,中,下。 上府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 每府都有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都尉,以司训练。 其兵的编制是: 十人为火,火有长。 五十人为队,队有正。 三百人为一团,团有校尉。 有兵籍的人,年二十而为兵,六十而免。 隋朝天下共六百三十四府,而在关内一道的,倒有二百六十一,所以中央的形势颇强。 当时宿卫,也是靠府兵轮值的,谓之“番上”。 李绩一边彻夜研读古代兵书。 他在办公桌上放置《孙武兵法》《鬼谷子》等古典典籍。 一边忙于招募新军。 新军的力量主要用来填补“单字营”兵力不足。 李绩为了强化自己的军权辖制,从两大军营中遴选骨干精兵,组建亲兵营。 李绩治军与官府兵制不同的是,应征的年龄放宽到十三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