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四百四十九章 东线危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东线危局 (第7/9页)

国人为了打破英国的封锁,越来越转向无限制的潜艇战,不顾政治上的一切风险和道义上的耻辱。1916年被击沉的舰船总数不断增加。当年最后一季度,英国每月被击沉的舰船达17.6万吨(到当时为止的最高纪录),加上同年10月中立国舰船被击沉10.2万吨(也是高纪录),协约国其他国家舰船约7.5万吨。击沉的各国舰船总数平均1个月19.2万吨,比1915年多7.9万吨。封锁者正在变成被封锁者。

    日德兰海战的另一个间接后果是英国陆军大臣和民族英雄喀土穆的基钦纳爵士之死。5月底公海舰队出港以前,一艘德国潜艇在奥克尼群岛外围布下了水雷。基钦纳乘坐巡洋舰汉普郡号去俄国执行任务,6月5日,汉普郡号触雷,很快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沉没,全舰人员几乎都葬身海底。就基钦纳的名望来说,他的死是及时的。他已失去了权力,在内阁中也失去了威信;他经常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尽管他组建和训练的“新军”成为他留下的一块纪念碑,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毕竟不是他的战争。

    10月26日,一道横跨多佛尔海峡的防潜网和水雷屏障遭到一支德国驱逐舰队的奔袭,德军以很小的代价击沉了6艘漂网渔船和1艘保护防潜网的驱逐舰,并击伤其它两艘英国舰船。

    这其中的半数驱逐舰都是从中国购买的,这使得协约国再次的追加了一批订单,无他,这中国产的驱逐舰就是好用。

    协约国没法不跟中国做生意,毕竟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又一大商品输出国。

    只是中国民间目前一浪高过一浪的民族主义呼声,使得协约国的公使先生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