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东线危局 (第6/9页)
倾向于李持国一方,这个信号很危险。 而紧接着,英法等国抗议中国向德国出售潜艇无效,又让协约国感到了无比担忧。 中国陆军正式开始实行义务征兵制,同时准备建立两千万后备役的计划,各大军区纷纷进行各种程度的演习。 其中,北洋舰队更是演练如何突破渤海湾,南洋舰队则到南海去绕了一圈。 在旅大的日本军队是一日三惊,几乎成为了惊弓之鸟。 中国潜艇的优越性已经让世界各国见到,协约国也开始向中国购买潜艇以及驱逐舰、轻巡洋舰,甚至是三联装203毫米主炮重巡洋舰。 北洋舰队的潜艇同时参加了演练,让日本驻扎在旅大的小型舰船人员无比的担心。 随着德国加大了对潜艇的使用力度,故而潜艇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到日德兰海战时,潜艇战局已经历了诸多变迁和盛衰。在德国政府内部,主张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它增大了军事效果——被击沉的舰船数量)的人和主张少冒政治风险的人之间,继续进行着斗争。“不预告就击沉”的政策时而温和、时而强硬、时而又温和。最后,德国首相莫里茨?冯?贝特曼-赫尔韦格警告说,如果潜艇战不加限制,美国将会参战。能干的德国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蒂尔皮茨于3月份辞职,以示抗议。但是,即使这项经过修改变得温和的政策,也导致了重大事件:3月下旬,法国客轮萨塞克斯号遭鱼雷袭击,使许多美国人受伤,导致了对潜艇作战更进一步的限制,虽然这是暂时的。 但是,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日德兰海战是一道分水岭。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