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东线危局 (第8/9页)
胆战心惊。 德国与奥匈帝国已经有了先例,没有保留的全部交出了在华特权,并且全部扫清了在中国的剥削。 他们迅速的调整了对中国的关系,这一点相当成功,赢得了中国各界的赞誉。 中国加入同盟国的呼声,也是来源于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友好。 李安生曾经提出过相当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协约国全部废除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什么租借地租界都要归还。 现在英法不得不认真的审视起来,是否真的要这么做,从而赢得中国的支持。 李安生大力支持高尔夫兄弟的革命行动,给沙俄造成困扰,甚至直接推进至乌拉尔山脉,让东线的占据出线变化,居心险恶。 到1916年3月,俄国人已补充了他们因1915年的失败所造成的军队缺额,生产和进口了足够的步兵武器来武装他们新建的军队。 如同1914年那样,沙皇军队发起1916年战局时,再次扮演为他人作嫁的角色。凡尔登战役是一条理由,法国人要求沙皇牵制德国兵力,从而导致由俄国第 2集团军向纳罗奇湖附近强大的德军阵地发动一场仓促上阵准备不周的进攻(3月18-26日)。泥泞、严寒和主观错误,加上德军的火炮和机关枪火力,再次迫使俄国这部“蒸汽压路机”在没有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情况下,戛然停止,而沙皇军队遭受近10余万人的损失,一无所获。 接着在东线出现一段平静,正在准备一场大规模的协同进攻。但事与愿违,西线的紧张(这一次是奥匈于5月间对意大利发起的攻势)再次导致仓促发动进攻的决策。对俄国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