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抗日上海滩_第一百八十一章 罗斯柴尔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 罗斯柴尔德 (第6/7页)

以,到一九三八年年底,这个“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筹集到的款项不过只有八千余美元。

    还没有平日里举办一次宴会来得多。这八千余美元只够每天向六百余名犹太难民提供最基本的饮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要不是沙逊捐出河滨大楼作为犹太难民的容身之处,许多身无分文的犹太人,估计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直到一九三九年,沙逊捐出十五万美元给犹太人新成立的“复兴基金”,流亡上海的犹太人这才有资本创办一些中小型的企业,自力更生,给三千余人犹太难民提供衣食。

    不过,这三千余人也不过是流亡上海的犹太人中最幸运的一批而已。大多数犹太难民住进了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挤一间屋子的难民收容所。并且,很难找到工作。大部分难民,只能偶尔打打零工,比如帮人送煤球、给上海滩的富裕人家修电器、叫卖报纸、贩卖冰激凌等小吃之类,用以维持生计。

    在上海滩,自然是不可能给犹太人单独建一个收容所的。大量的犹太难民和中国流亡至此的难民混居一处。有时候难民收容所中分发社会各界捐赠的食物,或者日用品,这些犹太难民也能领上一份。其中,竟有几个隐瞒了身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

    而根据这位罗斯柴尔德先生的叙述,当年青小艺带着余生给她的东西,跟着刘王立明到收容所中到处派发东西的时候,没少给犹太难民分派食品物资,让人印象深刻。而此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正忙着和英国人交涉一九三九年颁布的限制犹太移民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并限制犹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