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抗日上海滩_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好哈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好哈默 (第5/7页)

的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期。但是,哈默却发现,越是在这种经济萧条,生活困难的时期,人们越是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而对于禁酒令的废除,便成为美国人普遍的需求。一九三二年,美国大选时,民主党的罗斯福将禁酒令的废除,作为其竞选的卖点之一。瞬间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

    美国人对酒的态度,远远比中国人要来得严苛。即便是在后世,美国人想要合法的饮酒,也需要在二十一岁之后,但是在中国,由于人情交际文化的需求,许多人在少年时期,可能就尝过。而后世初中与高中的分别宴会,更是许多人生平第一次痛饮。而一个人酒量和酒品究竟如何,于此时也清晰分明。

    美国人对酒的严苛对待,源于其建国之前。在早期的清教徒移民到美国后,便倡导一种遵循教义的节俭生活,戒酒便是对其信仰的遵从。实际上,在一九一九年,美国的戒酒法令正式颁布之前,便已经有二十六个州,在一九一六年,便已经宣布酒类买卖非法了。

    当然,到了近代,宗教绝对不是禁酒的唯一原因。大量的工厂主发现,工人饮酒后,会降低工作效率。而由于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酒类导致家庭暴力的言论也时常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此时的美国可不是后世,家庭里男性饮酒后,酒品不好的揍老婆一顿,绝对是家常便饭。

    所以,美国国会于国会于一九一九年颁布了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自本条批准一年以后,凡在合众国及其管辖土地境内,酒类饮料的制造、售卖或转运,均应禁止。其输出或输入于合众国及其管辖的领地,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