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山秘录_永生沙海 第五十五章:神秘的黄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永生沙海 第五十五章:神秘的黄符 (第2/4页)

,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与初中生面临着该往何处去的问题,大家都对前途一片迷茫。当时在《人民日报》上刊载的一篇介绍北京知青李萍萍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插队落户事迹的文章感染了南京数以百千计的学生,他们决定:“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创自己的新天地。”,他们主动要求插队内蒙大草原,佟小婉便是其中之一,她在决心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份决心书被抄写了7份,分别寄往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和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乌审旗革委会。没多久鄂托克旗革委会发来电报,对南京应届毕业生愿来牧区安家落户,表示热烈欢迎。

    临行的时候火车站红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头攒动,一片热闹兴奋的场面,可当火车拉响了汽笛开始缓缓启动时顿时车上车下哭声一片,车下送行的亲人拼命跟着火车跑,不少送行同学还爬到停着的列车顶上,跟着启动的火车跑,一边跑一边挥手,一直跑出去很远,因为这些曾经最亲的亲人就要远赴塞北不知何时再归来。

    虽然说只有1000人的名额,但真正上火车的人远远不止这个数量。在火车座位下、行李架上,就连厕所里都挤满了人,有很多没报上名的学生,偷偷混上了火车,这些人中有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但这一情况很快被发现,列车到了徐州站,很多没有批准证的人被劝下了火车,又被送回到南京。但就是这样,到达鄂尔多斯的知青还是超了员,最终达1087名。

    佟小婉说刚到鄂托克旗时可以用六个字形容:条件十分艰苦。她被分在当地最贫困的一户人家帮助牧羊,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