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_第2016章,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16章,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 (第2/4页)

命的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那些穷秀才了。

    像谢迁、杨廷和、张居正这些人,还是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名震一方,早早的就有当地有名有姓的士绅给看上了,争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过去,都又不少的故事流传下来。

    还有刘晋,虽然是寒门出身,但是读书人又有才华,考上状元了,都可以同时娶定国公和礼部侍郎的孙女。

    从这些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的出来,在明朝,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绝对非常高的,全社会都认可。

    整个科举制度相对公平公正,给寒门子弟以出人头地的机会。

    刘晋因为是穿越者,早早地就进行过深入的对比和分析,也觉得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对是公平、公正的,给寒门子弟留下了机会和出头的可能。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朝,大家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更高了,尽管有免费的新学学校可以读,但也有大量的普通百姓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院和私塾,为的就是其将来可以考科举。

    这也是大明科举考试压力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

    因为传统读书人比起以前来也多了很多倍,竞争压力自然就更大了。

    以前的时候,能够读书的自然都是家庭条件极为不错的富裕家庭,普通人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因为读书的花费实在是太贵了,束脩、笔墨纸砚、长期脱离生产,赶考、交友等等,这些都是花钱的,而且都是大把、大把的花银子。

    靠着这样的方式,高高的竖立起高墙大院,将普通子弟隔绝在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