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_第300章 扶柩返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扶柩返乡 (第2/4页)



    还有文集《权书》、《衡论》为京师士大夫所称颂。

    他还致力研究谱学,改良了家谱编写方法,为后世效仿,成为谱学的开创者。

    在父亲去世之前,苏轼和苏辙一起整理了父亲的手稿,编撰成册,刊印发表。

    早在六年前苏家迁居京师之时,苏辙就在现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基础之上,带领着墨家的能工巧匠对两项技术进行了改良和革新。

    得益于赵宋重文轻武的政策,让许多寒门学子有了考取功名的机会。

    所以书店在全国各大城市之中铺展开来,几乎是一条街必有一家书店。

    百姓们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书,有书看,这更推进了大宋的文化繁荣。

    苏辙把父亲的作品和哥哥的作品都收集整理起来,然后送到了蜀商会旗下的印刷厂里刊印。

    他不仅想把父亲和哥哥的文章、文字呈现给当时的人们,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流传后世。

    因为他们值得!

    接受了京城朋友的吊唁之后,苏轼和苏轼再一次辞官,告别京城,带着父亲和王弗的灵柩返回故土眉州。

    苏轼在做官方面真是时运不济,因为给父母守丧,就耽误了六年最好的奋斗年华。

    可那时,孝顺父母大过天,若是有不为父母守孝之人,定会被世人唾弃。

    厚葬风俗是儒家倡导的。

    《论语》里有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因此儒家对丧葬之事极为推崇,仿佛葬礼越隆重,礼节越周到,才能显示出儿孙的伤心和孝道。

    在儒家并不显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