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霸业_第425章 兴国大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5章 兴国大计 (第7/8页)

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全面性的,而不是书呆子。

    以至于最后发展成像明清时代那般,以八股取士,最终将好好一个人,硬生生变成书痴。

    所以,王然对于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固定某种模式。

    儒学有一定的优异性,比如天地君亲师等等,这些都是统治者管理管家的精神武器。

    但它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局限性。

    王然对科举内容的多元化,并不是完全放弃儒学。

    而是以儒学中忠君忠国的思想为纲领,辅以其他内容,进行科举选拔人才。

    否则等自己将来建国称帝,手底下这帮人都不想着忠君爱国,那岂不是要乱套。

    这次科举的两百余名进士,将会全部下放到地方,在最基层任职,锻炼能力的同时,为底层百姓服务。

    朝廷在平定扬州、姑苏,闽广等地之后,控制区域扩大了将近一倍,官员缺口严重。

    科举选拔的两百余名进士,相对于这个缺口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造成缺口扩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然一直在裁撤多余的官吏。

    在天授末期,因为买官卖爵,以至于大梁朝廷和地方各府县的官吏数量,比武帝时期,激增了三倍之多。

    这些人的出现,给大梁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给百姓造成了压力。

    一个普通官职,明明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搞定,但是却分化出了三个职位。

    朝廷下达一道命令,本来只需要经过一道手续,就能下达到地方手里,但是却要几经周转,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