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九十四章、非正规开局 (第5/14页)
工程款又该怎么分摊,是直接按照土地面积分摊,还是按照不同作物需要的灌溉水量细算,等等等等。 就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想要争吵出一个结果,保守估计七八代人应该已经入土了,除非有一个强有力的势力站出来把土地主都按住,让他们全吃哑巴亏,不然这事情根本讨论不出一个结果。 对精明的土地主来说,兴修水利是有亏无赚的买卖,谁爱干谁干去。 对不精明的土地主来说,大伙都别走,我给大家表演一下什么叫一顿吃掉八头牛……嘿嘿,献丑了,今天胃不争气,只能吃七头。 种两季就能当土皇帝,咋地,种三季能当洋皇帝? 再说,不知道土地宝宝也会累啊,一年两季都超负荷了,还要来三季,不让歇着也得来点化肥补一补啊,化肥呢? 不知道小麦jiejie、长米哥哥、棉花表弟喜欢喝农药啊,就知道让它们快点长,咋不知道多喂点农药呢? 眼瞎啊,看不见隔壁的水稻大叔喝农药喝的见到都想吐了啊? 快点长,我长你老母。 从印度当局来说,本就缺钱搞工业化,农田又大量被土地主掌握,投入大笔资金兴修水利,很难把本钱从他们身上捞回来,太不划算,还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更好。 就因为谁也没有动力去兴修水利,所以印度虽然拥有耕地面积世界第一,气候适合种三季,又有丰富的降水量等多个优点,可粮食的单产量却非常低。 这也导致印度一直没有彻底的解决温饱问题,如果遇到大灾就会有大批的饥民出现,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每年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一直把印度列在重度饥饿国家,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印度有将近四成的人处在营养不良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