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_分卷阅读16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4 (第2/4页)

对内价格, 也比往年涨了一分钱。可三分钱就可以买一公斤西瓜, 还是相当便宜。

    这天,天气晴好。

    一大早, 伟民哥哥骑着自行车,驮着麻袋, 去给邓萧家送瓜去了。黎元元在屋里练了一会儿大字,就和两个小哥哥一起吃起瓜来。

    她坐在小板凳上, 一边吃着,一边感叹着。

    来到这里已经整整三年了, 偶然还是会想起后世的父母。

    现在,他们是不是已被送回了农场读书?

    因为户口的关系,知青家的孩子在城里上学是很困难的, 往往需要托人找关系才能入学。等到了初中毕业, 还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升学。

    而考大学就更不用说了, 一般是户口在哪里,就要回到哪里去考学,否则就是作弊。跨地区即便考上了, 也不会被承认的。

    这个年代,户口一直是大家的命根子。

    看看连队里,那些家属们至今还没有正式落户,吃的都是高价粮。

    现在“巴扎”开放了,去换点大米、玉米面什么的,相对来说方便了很多。可价格却很高,比连队里的口粮至少要高两倍左右。

    那些从内地带家属来的职工,常常哭着装穷。

    其实,连队里都明白,那些家属一个二个都很能干,也很把家。家家户户都养着小鸡小鸭小兔子,喂着几只羊,甚至还有养猪的。

    一下子养这么多家畜,饲料是从哪里来的?

    还不是连队里偷着弄回来的?

    每年秋季,光是从地里捡来的稻子、豆子,就成麻袋地往家里背,足够吃一整年的。打米出来的稻糠,都能养猪了。

    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喊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