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6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61节 (第4/10页)

趁势夺了,岂能甘心!”

    杜中宵道:“太尉,本朝战西域、党项,一切顺利,未遇大战,对契丹可不能这样想。与契丹相比较,西域、党项都是小势力,军力不强。但契丹不同,本是大国,带甲百万,战端一开,不是短时间可以结束的。与契丹开战,朝廷必须早早做准备,军中有了积蓄,才可以从容应对。如若不然,一个失误,就容易国本动摇。河北路一马平川,不可掉以轻心。”

    贾昌朝看田况和杜中宵都反对自己,不由转头看程戡。

    程戡道:“党项战后,这几年关中和京西路的积蓄全部耗光,一时之间,难以筹集。而且党项十几万俘虏,也不能不管,还是安稳几年再说。还是按杜副使说的,先取朔州,打开到大同府的道路为好。”

    见程戡也不支持自己,贾昌朝只好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

    前几日,让杜中宵跟曾公亮、张方平定对契丹的方略,杜中宵提议先朔州,而后与契丹议和,得到了朝廷认可。不过萧革致信韩琦,贾昌朝认为有了希望,提出进攻大同府。杜中宵是副使,又是刚刚进枢密院,没有办法,只能众人讨论一下。

    契丹是党项没法比的,地盘广大,作战动辄纵深数百里,宋军的优势不明显。而且雁门关路险难以跨越,想把铁路修到大同府可不容易。幽州以北以西,铁路很难到达,作战的耗费不是以前可比。杜中宵所想的,就是打开朔州缺口,不刺激契丹。等到再积蓄几年,重新整训禁军,到时与契丹决一死战。

    贾昌朝是以经学侍讲起家,小心思很多,但吏干并非其所长。文官政治尚且一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军队,就更加两眼一抹黑。只是看到这两年对外连战连胜,想在自己任上,多立些功劳。真正能不能做到,他就心里没数了。跟这位枢密使搭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