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61节 (第3/10页)
万人作战。能夺了云州,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杜中宵本待再说,微微摇了摇头,闭上了嘴不再说话。自己真正担心的,是狄青那二十万人,能不能及时投入战场。如果真的有天大的机缘,一时增加赋税,从民间搜刮物资不是不行。可现在的情况,狄青那二十万人,表现出来的战力,实在让人不放心。 宋朝与契丹数次大战,并不是战力不如契丹,而是两军胶着,往往出现指挥不灵的情况。中间一个失误,就导致战局逆转,最后大败。越到后面,大军团越是指挥不灵,成了顽疾。 狄青自己的指挥,也看得出来,一直把大军团掌握在手中,不敢分兵,一分兵就出事。朝中的官员习惯了以前的宋军还没有什么,杜中宵却提心吊胆。因为军队这样的不受控制,宋朝吃的亏不少,不能再重蹈覆辙。只是现在的情况,杜中宵不能逆贾昌朝的意思,只好闭嘴。 恢复燕云,是宋朝立国时定的国策,到了真宗朝没有办法,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现在宋朝军力占了优势,生出这个野心的官员不少,就连赵祯自己都跃跃欲试。 贾昌朝道:“萧革有意归顺朝廷,可命韩琦,与他多多联系。如果能献大同府,朝廷可给重赏, 公侯不在话下。诱之以重利,可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见贾昌朝意兴勃发的样子,田况道:“太尉,新下党项,对契丹还是谨慎一些的好。如果没有耶律重元配合,仅凭萧革一人,想下大同府,是非常困难的。耶律洪基大军已到天成县,离着大同府不远。哪怕是萧革想要归顺朝廷,我们也不如洪基便捷。杜副使定下夺取朔州,以后许图进取,是合适的。当然能够多下一两城,比如应州、蔚州,那就更好了。” 贾昌朝道:“契丹两帝相争,云州就在眼前,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