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32节 (第8/10页)

大规模买地只能买丘陵山地,好在种植甘蔗无碍。好处是人口多,劳动力不缺,只要给钱很容易雇到人。

    杜中宵放下书信,把内容向十三郎说了。

    十三郎兴奋地道:“这些日子我也问过人来,都说蜀地繁华,物产丰富,女子娇媚,家里在那里置了产业,什么时候我也去走一遭,见识见识。”

    杜中宵笑道:“等到我入京为官,你就能去一趟了,顺便带位娘子回来。”

    听了这话,十三郎摸着头笑。他今年刚刚二十岁,到了娶亲的年纪。不过这个时候,晚婚晚嫁的现象很普遍,又是跟着杜中宵到处走的,倒是不着急。

    读过了信,十三郎又缠着杜中宵,问了许多资州一带的情况,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他正是想闯遍全世界的年纪,显然对那个数千里外的甘蔗园很感兴趣。

    十三郎离开,杜中宵拿着家信想心事。官场上风云变幻,自己政绩再好,未来也难讲得很。既然两世为人,不能做大官,就要做个大员外,置办些产业是必要的。父亲到蜀地建甘蔗园是好事,那里开发充分,基本没有危险,可以累积经验。等到做得大了,可以再选更合适的地方。

    杜中宵记忆里,最适宜种甘蔗的地方,还是两广。只是现在岭南开发不足,不要说广西,就连广东也是极远边地。除了五岭附近的几州,大多地广人稀,而且汉人不多。哪怕广州一带,由于晚唐时候的破坏,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地广人稀。

    前途不明,杜中宵难免经常在家与国之间摇摆,对于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

    八月底,王凯入京月余之后,传来朝旨,让杜中宵入京,召试学士院。朝旨里说的清楚,是由郑戬和权知开封府明镐举荐,想来是王凯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