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0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01节 (第3/13页)

了这里,才知道唐得天下,为何要均田。人人有田种,日子过得安乐,有战事才能披挂出征,为国尽忠。唐失天下,均田败坏,是一大原因。”

    杜中宵道:“唐人又何尝不知道?但有什么办法?初立国时可以均田薄赋,数十年后,就维持不下去了。好处千条万条,无法维持,便无用处。”

    王安石摇了摇头:“如此良法,因何无法维持?兼并不止,贫者失田无业,以致田制败坏。如果能制豪强,抑兼并,未必就无法支持。”

    杜中宵劝着喝了杯酒:“兼并自然是原因,但败坏不只是因为兼并。初均田时,一户五口,一夫一妻,不算老人,算子女三人。子女成人,又有子女,数十年间,田就够了。天下之地有限,而子子孙孙繁衍无涯,仅靠着种地怎么能够维持均田?”

    王安石道:“有道理。所以我看营田务广立村社,为一大善政。子女繁衍,可以到村社里做事,挣钱养家。如此一来,虽然人口多了,田数不变,钱粮却能多收。”

    杜中宵道:“话是如此,也确实能够这样做。像铁监和商场,不久之后就能大行于天下,依附之上的村社,也会发展起来。终有一天,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务工务商的人会越来越多。虽然人少,田里种出来的粮食却会越来越多,天下无饥寒。到了那个时候,不会再钱粮并称,只看钱了。不过,介甫,那个时候一样会有钱的烦恼,与均田无法维持相差不多。人多地少,人可以去务工经商。如果那时天下没了赚钱的机会,又能够怎么做呢?”

    王安石笑道:“怎么会有那样一天!我看了铁监,看了商场,无不是赚了钱之后,把赚到的钱作为本钱,做得更大。他们做得大了,就能用更多的人。推行于天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