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400节 (第11/11页)
问题不那么简单。 这个年代才有多少读书人?八十余万禁军,最少要补入近十万军校出来的人。哪怕就是军校的招人标准低,三五人中取一人,也要有近五十万人供挑选。沿边三路,哪怕就是加上京东京西路,哪里来的这么多读书人?还不说读书人的地位高,愿意进军校的本就不多。 京城军校这个问题不明显,是因为天下间读书人最多的地方就是京城。河北路一开军校,这个矛盾就突显出来。至于河曲路军校,人数太少,意义不大。 听了这话,包拯苦笑:“就连军校的学员都不招不齐,何谈整训完成?如此看来,如果今年就与契丹开战,岂非是笑话?此事只能多等几年。” 杜中宵摇头:“世间哪里有什么都准备好的事情?惟今之计,只好军中想办法。一些不太重要的庶务官,教人读书认字,先补起来。等到发后,慢慢再去改吧。” 第210章 当战则战 此时正是上元之前,京城最热闹的时候。樊楼作为京城第一大酒楼,也是天下酒楼的标准,此时热闹非常。外面传来丝竹之声,还有调笑声,以及众人的欢呼声。在这里饮酒,大多会叫歌妓,唱上几支小曲,博得众人叫好。这是人类本性,便如前世,吃饱喝足了喜欢到歌舞厅,一起热闹一下。 今天要谈公事,阁子里只有杜中宵几人,连小厮都不在。虽然少了热闹,反多了几分轻松。 说起禁军的整训,便就一堆头痛事。当年的营田厢军,在随州练了数年时间,底层军官识字是军中培训出来的。按照营田厢军整训,第一个问题就是军官多,而且要识字。这个年代识字的人少,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以前还可以靠着军中教读书识字,解决底层军官的问题,现在时间紧就不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