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69节 (第3/12页)
杜中宵说完,赵祯转头,看着文彦博。 文彦博道:“此是国家大事,中书自该支持。但有事务,枢密院行文中书即可。” 赵祯点了点头:“自立国以来,平定北汉,本朝与北虏作战,多无胜绩。直至河曲路兵马先败契丹再败党项,才别开局面。自今日起,枢密院拟定方略,改革军制,期以三年,望到时得以功成。” 说到这里,赵祯对杜中宵道:“今日大臣都在崇政殿,怎么改军制,太尉可以约略说上一说,众臣心中有数。后面改时,才会少些阻碍。” 杜中宵略想了想,道:“天下军兵,分为两种,一是禁军,二是厢军。其余乡兵、弓箭手之类,以后只做差役,归于地方主官管辖,不再入三衙和枢密院。厢兵用于维持地方治安,除非常时期,不再用于对外作战。厢兵该如何,当枢密院与中书商议,以后再详议。今日说的,全是关于禁军。” 说到这里,杜中宵悄悄看了看面前的笏板。笏板用来记事,虽不常用,面君时的重要事项,还是会在上面提纲挈领写几句。兵制改革的关键,杜中宵也把关键点记在了笏板上,生怕遗忘。 “暂不管以前的军制,此次要改,当要大改。军中事务,窃以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军令、军政、动员、后勤、情报、军法、赏功,军中事务,大约不出此七项。禁军事务,分在枢密院和三衙,便依此七项,各司其职。互有职守,不得逾越。” 这是第一次杜中宵真正阐述自己对军事的理解,几位大臣仔细思索,都没有说话。 赵祯道:“既然分为七项,分属枢密和三衙,不知怎么划分?” 杜中宵道:“军令归于枢密院和在外帅臣,军政归于三衙。与此相对应,与军令相关的事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