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4章 (第2/3页)
叫人丁税。 这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吗? 从万历朝后期开始,我大明治下各地,就频繁的出现灾情,这使得国朝治下的自耕农群体锐减。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朝征收的赋税规模,就一直处在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此国朝先后摊派辽饷、剿饷、练饷等,以缓解国朝财政的压力。 可是这样一来,却造成更为严重的问题,实际摊派征收的税收,没有增加太多,可地方上的矛盾却日益激化。” 赋税征收,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不管是在大明也好,亦或是其他朝代,想要确保国朝的正常运转,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良性循环框架。 赋税应当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可是每每到王朝后期,赋税征收的崩坏速度,超出了寻常人的想象。 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 就是既得利益群体,不愿将自己名下财富,拿出来一部分缴税,甚至想方设法的偷税漏税,这就会滋生出严重的压榨趋势。 吵吧。 闹吧。 见到眼前这一幕的崇祯皇帝,双眼微眯起来,这就是他为何不亮明维新变法的大旗,一直按着他的意愿做事的原因。 大明滋生的弊政、顽疾、毒瘤,并非是一年两年形成的,这是几十年,甚至更久,一点点堆积出来的。 不打破某些坛坛罐罐,就像实现铲除这些毒瘤的构想,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可是崇祯皇帝是大明天子,他不能把自己的锅砸掉,一旦是那样的话,崇祯皇帝就不会有好下场。 “人丁税想要调整,那也是朝廷的事情,他孙传庭就是河南巡抚,有什么资格能去做这些事情?” 迎着毕自严的注视,温体仁继续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