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_第121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1章 (第2/3页)

仅是西域国家有求必应,连秦军都对他们笑脸相迎……

    让杨峥没想到的是,第一批迁徙的百姓才走了一半,就纷纷回信家乡,让宗族的其他人也动身迁徙。

    很快,第二批迁徙潮来临,高达一万五千户,很多没有受灾的百姓也跟着去了。

    陇右的羌、氐,一个村一个村的向西而去。

    其实这么多年,他们早就汉化了,尤其是二代、三代羌氐,外貌上看不出跟汉民的区别,很多自幼接受宣义司的灌输,精神上比秦人还要秦人。

    其实杨峥觉得,羌人、氐人在血缘上就是汉人的近亲,匈奴、鲜卑是远亲。

    自周代起他们就为华夏征战。

    宣义司在宣传方面的成果惊人,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文学馆在书堆里追溯,找到了就进行些艺术加工,没找到,就干脆艺术发挥,反正八竿子总能搭上些关系……

    然后宣义司编出他们的祖宗十八代团结在华夏,为华夏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大加宣传……

    很多深目高鼻的胡人也对大秦有了认同感。

    雍凉之地的夷人以惊人的速度融合着。

    其实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这种融合都广泛存在着。

    当然,主动融合别人和被别人融合的差别是巨大的,充满了血泪和悲苦。

    以现在的大势,融合诸族是必然,其一,华夏人口经历百年大战,人口极具萎缩,连雍凉、幽并这些传统汉地都被夷族挤占了。

    其二,华夏需要他们来填充人口,大秦需要他们增强国力。

    其三,如果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会抱团,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类似匈奴、突厥式的新草原帝国。

    这几年羌氐鲜卑匈奴出身的士人越来越多,也说明他们正在深度汉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