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351章 此消彼长(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此消彼长(一) (第4/8页)

也因为如此,中苏在其他方面也都有着自己的行动自由。

    此行之前,苏联外交委员会提出的一系列看法递交到了苏共中央,苏共中央委员们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反对意见。唯独对这两条内容根本无人触及,既没有人表示反对,也没有人表达支持。可以认为这是底线。

    越飞又问道:“何主席认为边境现行的模式可否用条约方式予以确定?”

    “边境执行的模式,是一个执行层面的问题。最好能用一种安全机制而不是条约方式进行确定。世界不断变化,现在中苏边境上的民间贸易量并不大,以后可就未必。未来几十年中,或许会出现走私,甚至是武装走私。条约没办法对这种事情进行预判。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会根据当时情况进行武装力量的布置。那时候需要的是双方的有效合作。而不是死板的条约。”

    越飞微微点头,却觉得这话没有提及要点。

    何锐则继续说道:“军事装备同样日新月异,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中国的军队布置会向后移动。但是苏联方面的军队只能布置在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譬如,我们的部队距离边境500公里都不是大问题,苏联红军有可能对等后撤500公里,住到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里面么?”

    听了何锐的描述,越飞的心情完全放松下来。因为在划界中让出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大片土地,苏共委员中不少人很是不满,在边界不驻军的事情上表态颇为强硬。

    其中就有人提出,中国军队距离边境的距离必须比苏联红军要远很多,绝不接受对等距离。这让越飞感觉谈判会在这方面遇到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