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6节 (第4/6页)
么用?” “电线可以发送电报信,以此来通知站台。如果火车因故障停下,就可以利用火车线与电报亭的线路,向站台报告。” “火车上也有线?” “是的,每台火车上都有一条长六里的电线,这样在十里范围内,不管火车在任意地点发生故障停下,都能及时接到电报亭的线路。” “可是。” 苏轼很快想到了漏洞,说道:“如果来不及向站台报告,或者后面的火车已经出发了怎么办?” “这就是朝廷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半时辰一趟,并且复置前唐就废除的新野县了。” 商人笑道。 “为何?” 苏轼不解。 “你知道火车一个时辰能走多远吗?” “不知道。” “约200-220里左右。” “我明白了。” 苏轼恍然大悟道:“每个站台的距离肯定小于这个里数,所以如果火车发生故障的时候,上一辆火车必然还没到上一站。” “是的。” 商人说道:“准确来说应该是上两站,因为京襄铁路的每一站距离大概都是在110里左右,前列火车出发了一个半时辰,那么后列火车就至少落后了300余里,即便加上停靠各个站点的时间,也最多不会低于300里,所以后方的列车就必然落后两站。本来最合适的应该是一个时辰一趟,但朝廷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一个半时辰一趟,从而彻底杜绝相撞的可能。” 这个问题也是最早由赵骏和赵祯商讨,当时还没有发明电报,对于火车之间的通讯让他们非常担忧。 一旦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告知后方列车,就可能会发生追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