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西线僵局 (第6/13页)
军对南部的大祸一无所知,还在缓慢进军,直到大势已去。 坦嫩贝格战役惨败的消息传到伦南坎普夫时,他才停止前进;把他的南翼部队“转移”或者说撤过马祖里湖区,并准备战斗。兴登堡、鲁登道夫和马克斯?霍夫曼只用了四天时间就重新部署了第8集团军,并制订了新的作战方案。德国人计划以正面攻击钉住第1集团军,同时通过湖区间隙迂回其南翼。 伦南坎普夫实际上投入全部兵力实施固定的线式防御,只保留两个师作为预备队,从而丧失了灵活性。不过,他的部队开始打得很好。4个德国军,包括9月2日从西线到达这里的两个军(这两个军对坦嫩贝格战役来说为时太晚,但却正当决定性的马恩河战役进入高潮的时刻),于9月9日发动牵制性正面攻击。但是深沟高垒的堑壕体系抵销了德军的重炮优势,进攻被击退了。好景不长,同日拂晓前,德第1军(在虚张声势的冯?弗朗索瓦将军驱赶下,四天行军77英里;冯?弗朗索瓦曾在坦嫩贝格战役中大出风头)卷击伦南坎普夫的南翼,使之溃不成军。但是,伦南坎普夫虽然在此以前行动迟钝,这次却作出了迅速而正确的反应;9月1日他下令总退却,并以两个师实施反击以掩护退却。这样,兴登堡错过了获得又一次坦嫩贝格大捷的机会。不过,这第一次马祖里湖区战役把最后一批俄国部队赶出了东普鲁士的土地,而且又抓到一大批俄军战俘。到9月17日,此役在后卫战斗中进入尾声,一场典范的大战役宣告结束。 正如西线的马恩河战役一样,坦嫩贝格-马祖里湖区战役产生了巨大的后果。它并没有把德国从两线作战的战略困境中解脱出来,而且其战果由于同一时间俄军在奥匈的加里西亚取得的胜利而被部分地抵销了。然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