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步步进逼 (第2/6页)
改型,而作为进攻方,机动性尤差。此时日军基本还没有轻机枪的概念。而国防军主力师已装备有不少麦德森机枪的改进版,威力虽然不如重机枪,但使用起来的方便程度完全要比重机枪高好几个数量级。而且,同样采用重机 枪。国防军用来防御,用不着太多的机动,日方就要差点被折磨死。 在近距离支援火炮上,日军也同样处于下风。担任青岛攻略地日军炮群原本较为齐整,分野炮兵、山炮兵、野战重炮兵、独立攻城重炮兵和海军舰炮群,但由于登陆次序的先后和运输能力的限制。只有野炮兵和山炮兵陆陆续续上岸。其余部分都还岸边候命主要包括120mm、 150mm、200mm、240mm、280mm榴弹炮及105mm、150mm加农炮。 日军野炮兵主要采用38式野炮。是德国轮式75mm克虏伯野炮的仿制品炮管长2. :米,口径75mm。900公斤,弹重6公斤,射速6~发/分,初速510米/秒,最c ,威力不小,灵活程度却是不高,登陆数量也较少,没有构成较大威胁。国防军一般装备75mm轻型 速射炮,是法国同类型火炮地改型,采用液压驻退设备,射速高达30分,虽然炮弹质量要轻,但单位时间投射的弹药量却远远高于38 野 炮。 日军登陆后进行支援的主力是山炮兵,其主要装备 41式山炮,为1908年明 41年 . 40斤,弹 重5.0,初速360 /秒,最大射程6300 ,但随着3营的有意后撤,日军火炮在远距离打击上地精准度愈发无法保证,反观师装备的迫击炮形态小巧、弹道巧妙、移动灵活,虽然单论威力不如山炮,但胜就胜在灵活与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