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商讨对策 (第3/5页)
纵观日军近20年来地两场重大战争,国防军总结出了一律,日军是不肯断然“壮士断腕”的。只要有部队陷入围困,友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任何被包围的部队都可以指望来自他人地支援,只要自己还能够撑的下去。在军事上,这是一把双刃剑,优点是可以尽最大限度激发部队的积极性和士气,让其不会有孤军奋战的无力感,缺点也是明摆着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大本营和山东前指参谋部正是吃准了这一条,没有在禁卫军穿插成功后尽快对日军后卫部队加以歼灭性打击,相反却一直施以不愠不火地打击,在战术上动起了“围城打援”的脑筋,逼迫或者引诱日军主力部队返身对禁卫军进行攻击,让这部分日军去硬啃禁卫军的防御阵地,去硬扛禁卫军地战车力量。一方面让 外围的部队得以迅速加强和巩固力量,另一方面则“师团困守包围圈的“决心”。 果然不出山本首相的意料,五相会议闹成了僵持的局面,海相和陆相作为吃了亏的军人代表,强烈要求报复,外相不反对报复也不反对救援方案,但要求在报复之前先对华进行外交努力,希望能够用一定的外交妥协来达成目标,主战派两人虽不满意,但亦不能否认加藤高明的主张。藏相的立场则是最耐人寻味的,他说道:“鄙人原则上不反对诸位的提议,但是我想请问各大臣,对华战争如果继续延续,军费从何开支?国会能通过修正法案么?在国会通过修正法案以前,我们是否需要将海陆军连遭挫折的消息公之于众以博取他们的同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