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机遇_第十六章 夜袭得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夜袭得手 (第2/5页)

场地有限,再加上出于隐蔽的需要,大部队出动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提升,反而容易造成误伤或者提前暴露踪迹。

    对于夜战部队的选择,吴佩孚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以全师侦察营为基础精心挑选了200人。编成10个战术分队开展。战斗以轻机枪为核心展开。国防军最为熟练地战术就是首先用60迫击炮开路,采用急速射的手段进行火力覆盖,先声夺人,给敌以心理冲击。并兼有点燃敌军目标周围,为部队进攻指示目标的企图,一般而言,迫击炮的第一轮肯定是亮如白昼地照明弹。然后是纷纷落下的爆破弹。

    随后,步兵以进攻手榴弹开路投掷距离远,爆炸弹片扩散面积相对较小,对投掷者本身比较安全。围绕机枪手的步兵纷纷投掷出自己的手榴弹,或是炸死、炸伤敌人地有生目标,或是干脆将其压制在地上动弹不得。随即。不等敌人反应过来就用轻机枪横扫。间或用步枪进行“查漏补缺”,两军短兵相接的时候一般距离只有35米日军士兵的第一反应是给步枪安上刺刀,然后按照步兵cao典的要求退出枪膛里地子弹准备格斗,虽然这只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却大大有利于夜袭分队的先发制人,很多日军士兵刚刚换好刺刀,还没来得及退子弹,就已经被手榴弹地弹片击中或者被机枪火力击倒,甚至被环绕机枪手地步枪撂倒,哪怕日军端起了步枪,仍然有可能为国防军地短枪所撂倒。

    据说日军战后总结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华军狡猾大大地,拼刺刀前又扔手榴弹又开枪,完全没有武士道作风。日军手中的三八大盖虽然精良,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