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 (第4/4页)
所有人都骂她是毫无悲悯之心的无良记者,为了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这种评价,谢雨也不是头一回听到,其实在更早的两年前她就听过。 那时她入行两年多,是杂志社有名的拼命三娘,为了采访无家可归的瘾君子,胆敢跟那些人在桥洞下彻夜长聊;为了采访艾滋病患者,跟感染者成为朋友;还曾卧底过精神病院,血汗工厂……那时,所有人都认为她拼命且敬业,有一颗让人敬佩的正义之心。 一开始或许确实是。 只是后来和孙迪她吵架的时候,他指责她根本不就是为了所谓的新闻事实,甚至在调查过程中,她已经习惯预设一个博眼球的结论,然后再顺着这个结论去做调查。 她开始热衷挖掘别人的苦难贩卖。而她在这种贩卖苦难的过程中,已经变得急功近利,麻木不仁,毫无悲悯之心。 这位义愤填膺痛心疾首的男士不是别人,正是谢雨当时的男友,也曾是她的同行。 谢雨当然不承认这种指责,两人大吵几次后,孙迪愤而去了中东做自由记者代替谢雨洗涤灵魂,实施他的悲悯之心。 职业生涯渐入佳境的谢雨,对这种指责不以为然,孙迪的理想主义让她非常不屑——即使她曾经也是那样的理想主义,但她早已经渐渐熟谙现实中的规则,并且越来越如鱼得水。 她也许并不算享受如今的工作状态,但现实大致如此,年少时那种粉饰过后的理想激情慢慢退去,推动她的是追名逐利的欲望。 这是大上海,没有人没有欲望。 然而张晓珂的自杀确实在她的意料之外。 那些关于悲悯之心的指责再次浮出水面。 这次的指责不是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