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节 (第5/6页)

免想起了自己的外公,中山王徐达。

    在朱高煦脑中残留不多的前身记忆里,朱高煦似乎没有和徐达见过几次面,对自家外公的记忆也仅限十分高大,并且不苟言笑的模样。

    “军粮、醋布、盐晶……”

    朱高煦絮叨着翻开这本兵书,但只是稍微看了一会儿就有些头疼看不下去了。

    这不是朱高煦看不懂,而是这本兵书太杂乱了。

    事实证明了,会打仗的人不一定会写兵书,反正徐达的这本兵书有些乱。

    朱高煦硬着头皮看了下去,直到一刻钟后才稍微看进去了一些。

    总的来说,徐达的这本兵书倒是和《水浒传》的行文有些像,字里行间十分直白,即便朱高煦这种文言文浅薄的人也能看出个大概。

    “抽空还得学学官文啊……”

    朱高煦感叹着,同时也了解到了徐辉祖所说的三样东西。

    一般来说、兵卒在城中驻守,吃软和的大米、小米是不出奇的。

    但要是长途奔袭,或者说深入敌境,在旷野交战的话,粮食的体量要少,密度要高,还要方便携带,能吃饱才是最佳粮品。

    说白了,军粮就是便携式的口粮,例如近现代的压缩饼干就是。

    在徐达的兵书里,明军的军粮通常是在出征之前取米一石、去壳洗干净,煮熟之后暴晒烘烤,晾干之后取出杂质,再蒸一道。

    如此反复十次之后,便能获得两斗硬米。

    这两斗米需要士兵背负行军,每次埋锅造饭,每人取硬米三钱,抛于沸水中,煮沸后便能得到一碗硬米。

    这样的两斗军粮加上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