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章 寻找 (第4/5页)
本家辅国公府的公子,十皇子,还有十二皇子,除去十皇子和十二皇子已经成亲,其他几个都还是光棍一条,如今在燕京听说被封为什么‘京城四少’,宁王战神的名号也喊开了,他女儿常常写信来抱怨儿子都二十多了还不娶亲,每每催促,便将宁王给抬出来,大有宁王不娶,他们这帮人也单着的架势!闹到后来,来信中便常常夹带着对皇室的抱怨,对宁王的埋怨了。 这几年,郑榆也就见过宁王一次,但只是一次,就已经是印象深刻了。郑榆是个做学问的读书人,他看不惯官场中右相等人的嘴脸做派,是已当初做了几年国子监祭酒之后便辞官,此后便在外游学,花了十多年的功夫,相继写出了《郑氏游记》《九州录》等记录这些年在外的所见所闻,各地风土民情,遇到诗性大发的时候,也会做几首诗,如今编纂在署名《朝晖堂》的书籍中。 宁王虽然是皇族子嗣,看着虽然冷了些,又是经历过战场磨练的,那股气势远远的瞧着就让人胆寒,但这并不妨碍郑榆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不管外人如何说,若不是宁王,燕国如今的国力不会这么强盛,疆域达到巅峰,人民安居乐业。 郑榆思量来思量去,还是书信一封回了燕京,点名信是给自己外孙的,武景椿收到外公的来信,很是欢喜,又有几分意外,但是看见其他人羡慕嫉妒的眼神,他又觉得脸上很有光彩!他外祖父,可是当今大燕国硕果仅存的当世文学大儒巨匠,便是启明帝都对他赞赏有加。 武景椿拿了信,便赶紧回院子细细展开来,信里先是说他如今一切都好,不要担心,又说现在在宣城一户姓顾的人家里做师傅,教授一个四岁的孩子,武景椿有些想笑,堂堂的大儒,不在家好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