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5节 (第2/5页)
不到一套像样的鼓。 除了乐器之外,教材也十分匮乏。 当时法国总统候选人密特朗访华时,曾带来不少打击乐曲谱。 国内的老师们如获至宝,甚至锁进箱子里珍藏。 刘光泗教授觉得这是难得的学习资料,反而慷慨地分享给几位学生,大家一起查着外文字典翻译乐谱和教材,一切全凭自己摸索。 但是爵士乐的发展也非常快。 上世纪90年代就到了打击乐专业的小高潮。 大量的国内外电影都是演奏员们人工配音的,电影一边放映,乐队一边就在旁边现场演奏。 国外的《简爱》《教父》《音乐之声》以及国内的《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等经典影片都深受观众喜欢。 十多年过去了,不管是爵士乐专业,还是爵士乐演出,都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 刘光泗还给郝运列举了几个摇滚圈的鼓手,他们就是打击乐专业毕业的,主要是中央音乐学院和申城音乐学院。 所以,郝运的剧本把故事背景放在国内的音乐学院完全没有问题,他建议李梦带着郝运去看几次爵士乐演出,去感受一下那种氛围。 大家相谈甚欢,要不是郝运明天就要离开,刘光泗先生肯定要带郝运去中央音乐学院那边实地考察。 《爆裂鼓手》剧本顾问这个邀请,刘光泗先生没有推辞。 虽然郝运的故事有点儿艺术加工,但至少也是提供了一个普通人了解爵士乐的窗口。 郝运把自己已经修改过的剧本留了下来。 他下次再过来和老教授讨论细节方面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