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孟夫子传书 (第2/3页)
。 “今日你且回吧,莫要辜负了王兄的用心。” 李常笑点点头。 一手抱着竹匣子,另一手牵着李洛安,二人从夫子院落的后门走。 国子监的马车早早就等候在那。 李常笑把小姑娘先抱上了马车。 待她坐好后,自己抱着竹匣子坐在对面。 而后,马车动了。 怀中的竹匣子传来的冰冷感,再次吸引了李常笑的注意力。 他轻轻打开竹匣,取出了最上面的那本《松溪礼》,小心翼翼地翻开来。 翻开书页,就是本书的作者名。 王松溪,临淄人。 继续翻,后面就是他本人结合大齐儒学的观点,考辩地比较大秦儒学,作了注释。 李常笑看过不少大儒经义,却发现里面记录不少的篇章,连他也没见过。 大抵是王夫子根据记忆默写的吧。 古书毁于战火了,但是王夫子却记下来一部分。 看着有些发黄的书页,大抵可以推测这是原稿。 夫子的字丰筋多力。 只是看着这些,李常笑便能想象到当时的场景。 漫漫黑夜,一支烛火,人影在桌前奋笔疾书。 也不知道王夫子有没有其他稿子。 若是没有,那李常笑的担子可就大了。 大概率是有的。 王夫子有着大秦国子监的任职经历,回了临淄也会受人尊敬吧。 在那里,他可以找到一心务学的后生,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 而不似大秦国子监,大家的心思都在官场上了。 用夫子的话来说,不纯粹了。 李常笑记得,王夫子的父亲是活过了耄耋的,算是少有的高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