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六八节 论功 (第3/5页)
整的战地日志! 敌我双方的态势,敌我双方的作战过程,战略决心的下达,将士们的表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冯小宝的参谋制度好处就在于这里,中国历史上打仗打个不停,但很难见到比较象样的记载,多是春秋笔法,经常是一笔带过,弄得后人不知所云。 参谋制度还没有成为唐军的“标配”,唐军将领多有幕僚,但他们不是参谋。 而冯小宝这一系统的将领们普遍建立参谋制度,打过仗就有较好的总结,胜在哪里,失误在哪里,一一总结列明,对于军队的好处巨大。 崔千寻完成了初稿,交给三位大佬传看,刘审礼看毕后道:“我们还忘记了一个人!” “谁?”冯小宝忙问。 “李中书令(李敬玄)!”刘审礼应道。 他与李谨行都看着冯小宝,他咬咬嘴唇道:“李中书令确有功劳!” 他无法抹煞李敬玄的一定功劳,先前整军有功,也算得上是配合冯小宝,对于冯小宝的夺权行为没作任何反抗,现在军中风轻云淡,也不多说什么,更没做到什么。 微叹了一口气道:“写上李中书令的功劳吧!” …… 刘审礼提醒了冯小宝,他径直去到李敬玄的大帐里看望他。 李敬玄的待遇不差,最好的酒rou侍侯,除了没有自由。 “见过李相公!”冯小宝的礼节周到。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令是不折不扣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