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一三节 路遇刘审礼 (第3/5页)
利用率高,相当繁荣。 东征军到达郑州,韦晞与工部尚书刘审礼不期而遇。 这位尚书亲自督办“郑州黄河大桥”的修建! 刘审礼亲热地与韦晞打招呼,一来他与韦晞有锅同捞过,第二次大非川会战时若无韦晞,刘审礼的命运将会悲惨无比,他将被吐蕃俘虏,客死异国,当然他不知道他的结局啦;二来他是接韦晞的手尾,水泥是韦晞发明的、马路是韦晞发明的、水泥桥还是韦晞发明的,工程图还是韦晞画的! 要不是韦晞工作重点不在建设上,几时轮到刘审礼得到这么大的功劳:这可是举国之力兴建的大马路和大桥,需要的水泥、钢筋、砖块等物资和人力巨万,工程艰苦艰巨,但功劳也是极大的! 郑州黄河大桥的兴建实在不容易,因为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在黄河上建桥,采用了一个笨方法,得先挖一条新河道把黄河引走,在旧河道上建桥,之后再把黄河引回旧河道。 想想当时的黄河水量浩大,阔若大海,一条新河道挖通就得有多少的人力投入! 而且初建大桥,经验匮乏,韦晞虽强,可惜不是时时在场,无法给更多的指点。 现在他来了,刘审礼哪还不抓住他,于是工程人员一圈就围了上来,唯恐他跑了。 “慢来,慢来!我今明二天都不走的!”韦晞笑道,就手给部队下达一条军令,要部队放下行装,干一天的“义务劳动”,哪一个小分队先完成任务定量有大将军的奖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