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七五节 班师回县 (第3/4页)
上的翊麾校尉,文散官则为从八品上的“承奉郎”。 文散官之所以升官,是因为他在通湟县屯田有功! 开垦田地四十五万亩,平均亩产稳定在160斤左右。 他以前亩产150斤,现在不过提高了10斤,就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大为嘉许。 亩产160斤,比起后世的亩产吨谷收成自然不值一提(2000年,天/朝在山西曾经得出亩产1035.73公斤的记录,次一级的收成为亩产864.67公斤和713.43公斤),但在那个没化肥没有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年代来说,已经不差了,那年代许多地方的亩产甚至不到百斤。 四十五万亩的土地得出平均亩产160斤,冯小宝的屯田大获成功,自用、充当军粮、牲畜口粮和酿酒,尤其酿酒出售,赚到盘满钵满,让他的“董事会”(投资方)极为满意! 朝廷不鼓励酿酒,因为粮食得来不易,以粮食酿酒的利润高,但粮食都用去酿酒了,百姓吃什么? 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历代封建王朝对于酿酒管制得非常严厉,朝廷度量储粮可以酿酒,豪门大族可以酿酒,普通人不可以大量酿酒(少量的酿酒还是允许的。) 通湟县又不同,它那里大量出产粮食,外运不便,用来酿酒,很是恰当。 出产的“西海酒”极富盛名,都是烧酒,高度酒,利润极高! 当然朝廷收的酒税也很高,这就成为了冯小宝这位县令的成就。 除开粮食,通湟县的牲畜出栏数也很大,马匹上万,牛羊满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