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 (第3/4页)
他们没有再继续菠萝的话题,而是非常自然而然开始别的讨论。他们聊到电影,关于的最后一幕,娜塔丽波特曼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PERFECT。还有一些书,这是陈亦心在拉脱维亚的第四天,他们终于聊到了书,意料之中的,这一块他们的重合度更高,就像是一个人。 一切是从王小波开始的,宋渠提到,陈亦心提到里面收录的那篇。这个故事和他们现在的处境也很像,在海上,再过几个小时他们也能迎接黎明,他们也有从源泉中迸发出的诗,菠萝的海是第一首。他们还讲到阿城的,他们原本是在讲斯特里特兰德和拉里,那是毛姆最广为人知的两个人物,陈亦心说他除了小波没有特别喜欢的国产,宋渠反驳他,说你肯定看过,你肯定喜欢棋王。 陈亦心真的看过,在宋渠那个年纪的时候。 “我还很喜欢毕飞宇,和。他在里写小马在黑暗里的幻想,像是在爬楼梯,爬上去又爬下来。那一段绝了,小马爬下来后浑身是汗,我看完后也浑身是汗。我那时候就想,哦,原来还可以这么写。” 陈亦心反而摇了摇头:“我不喜欢看比喻。” 这句话出来之后他就想到另一个故事,很好的一个故事,比喻也精妙,作者会把一个人尴尬的脸色比作烧烤店门口任人拿取的清口薄荷糖。 但是他不喜欢比喻,为什么要比喻呢,比喻是逃避,是失真,为什么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呢。他还记得那本书里的另一个比喻,没有用像,但那依旧是比喻,不然怎么可能会有两个人是“思想上的双胞胎,精神的双胞胎,灵魂的双胞胎”,两个人怎么可能完全一样,除非是同一个人。 除非是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