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_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4节 (第5/7页)

要道,这才有十五个生员的名额。

    也就是这样,他们去考试的时候,十五个人,有资格去的才五个,五个人里头,也才出了一个温润。

    与温润前世那种大学动不动就扩招不同,古代的功名都是有一定的数量,上下浮动不多,毕竟以农业为本的封建时代,如果功名那么轻而易举的就得到,免了赋税和劳役,那还有谁去种地和干活?

    朝廷优待读书人,那也是有个度。

    都免除赋税和劳役了,朝廷喝西北风去啊?

    按照本朝的规定,读书人考中秀才后,是要在当地的官学学习以备来年乡试的。

    官学也分为县学、州学、府学,只有在院试中考中生员的,才能进入官学,可以理解为应届生。

    而前一届的秀才,如果没有考中举人,也是无法继续留在官学的,要想继续的话,就得花钱啦。

    考中了秀才并非是一劳永逸,生员这个功名也随时会被朝廷拿掉的。生员进入官学后其身份统一为附生,此后要进行考试,成绩最优者为廪生,次者为增生,没有通过考试的依然是附生。

    通俗地理解,附生就是低级生员,增生就是中级生员,廪生就是高级生员。一旦有了廪生这个头衔,那么就可以吃上皇粮了,因为朝廷有补助啊!

    本朝的标准是,廪生每年可以领到五两银子,十斤米,十斤面,这点钱如果在书院里紧着点过,馒头的钱应该是有了。

    不过廪生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一些灰色收入,因为按照规定,每个童生(通过县试准备考秀才的读书人)在院试之前都要找一个廪生为担保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