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抗日上海滩_第二百三十章 爱好和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章 爱好和平 (第3/7页)

地,是日本大阪。这个师团成立于一八八八年,士兵的主要来源是菜贩子。在一九三七年,日本军队入侵中国时,它已经配备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成为日军中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堪称日军之中的“精锐”。

    然而,大阪此地和日本其他的地方不同。在日本古代,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大名,而拥有土地的大名,则服从于幕府将军。而幕府将军则在名义上服从于实际上是傀儡的日本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大阪一直都是日本的商业城市。此地居民不依赖于土地和大名的等级制度生存。反而会因为各种苛捐杂税和管理此地的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根本就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所以,效忠天皇,也根本谈不上。

    纵然是出于国家法令,大阪的年轻人不得不服兵役。也不会按照日本上层宣传的那样,“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临别赠言,大多是“御身大切”,译为中文,就是“保住小命,活着要紧”。

    而想活着,这些在大阪第四师团服役的士兵,就绝对不会无脑遵从上级让他们苦战送死的命令。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

    有了这些原则,大阪第四师团的战例自此让人啼笑皆非。

    一九三七年,因为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所以日本人将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