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 几首歌 (第5/7页)
的第一首歌,是这个时代,在中国广为流行的《长城谣》。这首歌原本也是作为电影插曲创作的,但是由于上海八一三事变的原因,电影并没有完成。所以作者刘雪庵,便把这首《长城谣》刊登在自己主办的刊物《战歌》上。 由于歌曲中的韵味自然圆润,情意缠绵而真切,并且调子和节奏极为容易掌握。纵然是普通人也可以很容易的唱出来,所以传唱极快。随后,这首《长城谣》便由年仅十九岁的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的抗日文艺汇演中领唱。随后,这首《长城谣》便被灌制成唱片,由百代公司发行。 由于其艺术魅力使然,这首《长城谣》在南洋,诸如新加坡等地的华人中,传唱极广。此时的新加坡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小国,也在日本人的威胁之下。所以,即便是远在南洋的华人,也有同仇敌忾之心。甚至有不少人在听过这首《长城谣》后,投笔从戎,回国抗日。 余生亮开嗓子,歌声流淌而出。舒缓的音乐声,竟有几分《思乡曲》的意味,如同梦境——“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在甜美时,梦境破碎——“自从大难平地起,**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rou离散父母丧。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寇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 这个时代的美国,能达到这种艺术水准,有相似韵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