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流民 (第4/4页)
上转悠,城东的街市不似城西,前些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路上要比城西的街道显得泥泞许多。 这泥泞,可不是土泥,高台只有一条主街,尽数是由石板铺成,可这东街,却是消融的雪水与牲畜的排泄物混合在一起。 看见街边的景象,沈青感慨万千,义军哪怕是四起于各地,但对于大明千万户的百姓来说,终究是九牛一毛。 不是所有百姓都是有那个胆量跟着义军起事的,沈青在军中接触到人,不是除了靠着劫掠谋生的匪寇,就是被豪强乃至于官府欺负压迫到迫不得已的倒霉蛋。 其中大多数的人夹在官家与义军之间,无奈之下就是只有背井离乡。 好像顺从与适应就是整个汉民族的天性,顺从大势,适应环境,也就是因为如此,汉民族才能够自帝舜时期一路繁衍至今。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那些拖家带口,却连子女的衣衫都不能准备出一套的百姓们,沈青心里想到这些。 北方人往西跑,河南关中遭灾最重,东面建奴不拿汉人当人看,心里还对朝廷心存希望的百姓只好避开祸乱,逃到西边。 南方人往南跑,张献忠在安徽据说是建立了大西国,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们只好继续往南,逃亡两湖。 高台位置已经是极为偏僻,就算不是大明最西,那也是差了个八九不离十,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够看见流民。 能在甘肃看见的流民,肯定是往东面逃亡过来的。这些人一路辗转千里,看着路边那些孩子身上还穿着单薄的单衣,蜷缩在父母的怀里取暖。 逢树的寇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