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军事基地_四百八十七. 伊斯坦布尔之战(上)(第三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八十七. 伊斯坦布尔之战(上)(第三更 (第4/6页)

策。

    之前,在土耳其革命领袖凯末尔麾下的时候,他表现得非常强硬。在任安卡拉国民大会政府外交部长时,与列强打交道,他以受害者的身份赢得世界舆论同情,以胜利者的身份迫使对手妥协,他要求希腊军队无条件撤出东色雷斯,英法军队撤离海峡区,表示为此不惜付诸武力,英国外长乔治.寇松逼迫他接受有损土耳其主权的协议,威胁他说:“要拯救你的祖国只剩半个小时了。”他坚定的回答:“请你们记住该怎样同胜利者说话。”

    他暗中分化英法意同盟,并在报纸上寻求舆论支持,历数协约国对土耳其的伤害,声明“我不能接受有损于土耳其领土完整的方案,不能接受等同于奴隶的地位。”通过强大的舆论压力将对手置于难堪被动的境地,并通过一些小的让步,终于签订《洛桑条约》,不战而收回伊斯坦布尔,将凡尔赛体系打开一个巨大的缺口。

    但是在凯末尔逝世﹐伊诺努当选为总统和执政的共和人民党终身主席后,他的性格忽然大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他分析了土耳其的处境,认为弱小的土耳其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参加这场战争,土耳其只有在各大集团中保持中立才符合自己的利益。1939年他和英法签订了互助条约,当法国战败后,他又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国横扫巴尔干时置身事外。

    现在,到了他自食恶果的时候了......

    德军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如同两把铁钳一般,向着锡利夫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