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96.美洲鸟类(5/5) (第4/4页)
过人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李杜了解了奥杜邦的情况。 这位奥杜邦先生在美国人心中,名气不亚于现在欧洲的近代科学大家和中世纪文艺复兴时候的艺术家,他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画作,每一部作品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美国学术界将奥杜邦称为“史上最伟大的鸟类博物学家”,他诞生于1785年的法国,18岁的时候移民到了北美。 因为小时候在乡野之间练就了一手出色的狩猎本领,奥杜邦来到北美后,狩猎了大量鸟类,用金属丝进行固定做成临时标本,然后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绘制下来。 这种做法今天来看有些凶残,但当时碍于科技,博物学家们只能靠这种手段来精确记录野生动物的外表细节。 当时大家都在这么做,奥杜邦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凭借多年观鸟、大鸟的经验,改进了鸟类博物画的画法。 他笔下的鸟儿们,不再像早起博物画里那样傻乎乎的站着,而是展现出各种自然习性:飞行、觅食、育雏、孵卵、争斗等等。 因为近代大量鸟类灭绝,所以人们要了解几百年前美洲大陆上的鸟类,只能通过这些博物画的途径。 其中,奥杜邦的博物画是最佳途径,而在这些最佳了解途径中,有一条康庄大道,那就是李杜手里的这本《美洲鸟类》。 有人上网查了一下这本书现在的成交价,然后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其他人去查,看到价格的都会张大嘴巴。全金属弹壳的捡宝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