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 (第4/10页)
心勃勃的想拍一些出色的艺术电影,后来看得多了分析得多了也就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厌恶。观影这种事,各人有各人的感觉,想要统一是根本不可能的,大多数所谓的艺术电影不过是相互吹捧的结果,谁让他们有着话语权呢?说句刻薄的话,欧洲电影市场早就被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完全占领了,欧洲电影死抱着艺术这个招牌不过是在苟延残喘罢了。 当然,这不过是阿德里安一家之言,正如对电影艺术性的定义一样,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感。虽然不待见威尼斯电影节的艺术招牌,阿德里安却对它对于电影实验者的态度抱有好感,威尼斯电影节经常会接纳一些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可以。虽然也推出过不少以艺术自居的小成本作品,却也不乏讲故事讲得好受大多数观众喜欢的电影。 这也是阿德里安为什么一定要让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原因之一,这部电影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实验性电影,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可谓刚刚好。要知道欧洲三大电影节各有各的特点,比如柏林电影节更注重意识形态,如果是反思德国二战的电影的话,只要被认可,拿到最高奖项几率将会非常大。而戛纳电影节则在柏林和威尼斯两大电影节之间游走,更青睐政治或者励志的作品。以的质量,参加这两个电影节虽然同样会获得好评,可能产生的效应绝对比不上威尼斯电影节。 没办法,比较弱小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又或者独立电影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想要找个不错的公司帮忙发行,以及新人导演想要出头,那就只能走电影节参赛的路子。当然,阿德里安相信,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这种局面随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