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 (第2/4页)
都看不出丝毫违和感。 “我押一包芥末薯片,陆煦能靠这部剧拿星辰奖视帝。” “我也……《识骨之途》俞一不拿还有理由,黄路宁再不拿,我想不出任何理由。” “ 1 1。” 在整个互联网上,对《18岁那年》的讨论并不仅限于论坛所提及的内容—— “我妈超爱这部剧,她说剧里的黄路宁和我舅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 1,她明明应该更爱那种狗血婆媳剧的,这一部居然她看到停不下来。” “感觉他们是从黄路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哪有那么多波折呢?《18岁那年》是对普通人人生的刻画。” 《18岁那年》观众的年龄跨度……比主创们以为的要大很多。 一位剧评人在《18岁那年》播出十集后发表了一篇剧评,他说,《18岁那年》之所以火,是因为这部剧抓住了“当下”两个字。 谁都没有回到18岁的可能。 谁的人生都充斥着遗憾。 黄路宁回到过去,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家庭的氛围,也改变了周围人的命运,但这部剧所强调的永远不会是回到过去,而是活在当下。 “不必回到过去再改变,现在改变也来得及。” 观众们讨论着和这部剧有关的各种细节——《18岁那年》虽不似《尸声》那般逻辑缜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