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9章 希望 (第2/4页)
的‘道义’,当每一个人都遵守道义,甚至鼓励我们勇于用激进的手段匡扶正义,即便弑君也是诛一贼。” “那么,到了荀子那里,为何要重‘礼’?如果说孔子是一位坚信‘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教好的慈祥老人,那孟子就像是一位体味民间疾苦同情百姓但横眉冷对君王的义士,而荀子他老人家呢?不仅不相信君,不仅不相信民,他除了孔圣基本谁都不相信,只信天,认为只有‘礼’才能解决一切,而且他的礼与孔圣的礼有极大不同。孔圣的礼严格来说是‘礼乐’,是建立让人主动去遵守的制度,但荀圣的礼是用秩序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君与民,所以他才会培养出韩非子与李斯两位法家巨擘。你们若是细细体味,便会发现三圣经历的世界,是何等残酷!” 众人被方运这种新奇的论点吸引,又被隐藏在三圣圣道背后的线索震惊,细细体味才发现,人族是一步一步走向绝望,从仁到义,从义到礼,最后从礼到法,背后隐藏的几乎是一部黑暗史。 许多人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人族到底经历了何等绝望与挣扎,才会孕育出这条根植于黑暗、贯穿千百年的树藤。 方运缓缓道:“当你们用公正的目光去看历史,就会发现不是儒家选择了春秋战国,不是儒家选择了秦皇汉武,而是那个时代的君臣百姓选择了儒家,是历史选择了儒家。未必是儒家圣道多么完美,很可能只是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圣道能超越儒家,没有任何一家圣道更能代表当时各个阶层所有人的需求。” 大多数人只是深思,但文位越高之人,心中越是惊骇,方运这话,实在是惊世之言,若在圣元大陆说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