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议封可汗 (第4/5页)
岁尚早,秋收之粮也未入库,实在不宜妄动刀兵,还望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待各地秋粮归仓,所用丰沛之时再另做决议。” 李世民少年从军,行伍出身,虽然好战,但绝非穷兵黩武之辈,臣子的话,他还是听得进去的,更何况如今形势如此,他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李世民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朕也是知兵之人,我大唐粮草不充,又如何北上千里赴战。薛延陀虽是狂妄,但也只能命边军击而退之。至于大举北上,平灭薛延陀却是不能了。此次平白错过了如此良机,实在可惜。” 李世民说着,咬了咬牙,双拳也不禁紧握,话中也透着几分不甘和愤懑。 就在此时,方才已经沉闷了许久的太府卿萧钦却突然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于薛延陀一事,倒是有些许浅见,愿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闻言,问道:“哦?萧卿有何建言,不妨说来听听。” 萧钦道:“薛延陀南侵,兵围定襄城,所仗的无非就是突厥新至,立足未稳,故而叫薛延陀占得先机。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阿史那思摩以怀化郡王之名入主定襄城,终是不妥,也不显得陛下重视,陛下何不复阿史那思摩可汗之名,册阿史那思摩于漠南复其旧国,为大唐臣邦。一来此举可敲打薛延陀,叫其日后慎行,不敢擅侵;二来可收突厥部众人心,更固北疆。” 听着萧钦的话,李世民的脸上缓缓露出了些许笑意。 萧钦之言正和李世民之心,当初薛延陀国兴,靠的便是大唐册封夷男可汗,又于暗中扶持,李世民若是再效以往扶持薛延陀那般扶持突厥,必能震慑薛延陀部众,也叫夷男不安。 李世民册封突厥,以为臣邦后,若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