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2 不务正业的一天 (第2/4页)
剩下的人中,沙东才要摘选一些比较狂但实际比较傻的二逼,给他们上上课,然后老老实实地留在淮中城吃大米。 山西的小米,哪有淮北的大米好吃,对不对? 怎么摩擦那些心高气傲之辈,不是李专员要cao心的事情。 最近听人吹箫有点腻歪,李专员就决定顺便做点业余活动,比如说招募一些人才为己用。 新郑的文化人,他是看不上的,你就算学富五车,那也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下水平。 至于说让他去筛选精英,没那闲工夫,“断屐相迎”这个戏码,郑国人最近也在念叨,就寻思着,这吴国的大傻叉,会不会像迎接上蔡大夫一样,来迎接他们? 李专员表示这帮家伙都是在想桃子吃。 新郑真正让李专员在意的,是本地的匠人,尤其是木匠,相当厉害。 在没有江阴邑那么多种木工工具的条件下,却有着相当发达的木工工艺,只从新郑的宫室繁复程度来看,就知道其中的水平差距。 本地因为几百年前的“工师”传统,匠人行会相对发达,只是随着列国的发展,匠人的地位反而是下降的。 新郑的匠人,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过这一回,李专员打算弄一批新郑匠人南下。 明年的淮中城建设,工程量业务量之大,想想都头皮发麻。 要初步将江阴邑的手工业转移一批过来,前期配套工作,就是个大工程。 比如说养蚕,光新式蚕房的制作,就要占去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力。 再比如说水力纺车、水力并线车,同样需要数量可观的木工。 工匠的训练,是个非常枯燥又乏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