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宝鉴_第二百四十八章 虎皮三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 虎皮三彩 (第3/5页)

虽然没有他买的那个四合院面积大,可是里面该有的东西全都有。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进到院子里面进入他们眼帘的就是一座大型玉山子。

    玉山子作为一种特殊玉品出现于两宋时期,《宋史·礼乐志·宴飨》云:“诏辅臣观粟于后苑御山子。”记叙宋真宗与群臣观赏御廷中之石假山之事。事后君臣造词作诗以资留念,玉工受此启发,将整块璞玉精雕细作,使其形如山状,始做“玉山子”。

    金元时代的作品,以山林、雄鹿、柞树、人物为题材,而明代多以山石树木为主要内容。明以前的山石雕琢以钻法为主,往往可见孔状或砣状钻痕。到了明清时期,山子代表了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往往在同一件作品上,立体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山水、草木、动物,有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刻款、多层透雕等多种技艺;对复杂图案能够精确掌握,同时也更加重视细节处理,使明清雕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院子中的这件玉山子玉质温润,带有皮斑。立体圆雕山林景观,树木高耸,遮天蔽日,林中有两人各牵一马行走其中,把北方游牧山林狩猎生活浓缩在小小的玉山子上。人物、马匹神态各异,整体构图疏密有致,镂空千姿百态,山风吹拂,枝叶摇曳而起伏,画面极富动感。

    从题材和手法上看这件玉山子是清朝时期的作品,清代的山子盛行于乾隆时期,多是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场景。如“秋山行旅”、“南山积翠”、“会昌九老”等。小型的玉山子也较常见,亦是以山水人物、亭台楼阁为题材,雕刻出一幅幅淡雅宁静的山水风景。

    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四王”画风影响很大,山石布局讲究均衡、稳重,层林叠起,意境清淡,因而在雕造时力求古朴庄重,用刀平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