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内圣外王 (第2/5页)
形成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王道”和“霸道”须并用,奠定了中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儒家为“义”,法家为“利”,故义利双行,缺一不可。 这便是本质上的“内圣外王”! 在某一程度上,儒家有看上去那保守,而且放、兼容并蓄。它意识到自身的缺陷,立即便予以吸纳补充,所谓的法家现在只是一个称谓而已,早已被儒家兼并吸纳,合二为一。 那么,儒家是否会意识到自身对于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从而吸纳自然科学呢? 谁也不知道,而且谁也决定不了。 无论是孔颖达也好颜师古也罢,这些当世大儒都不可能代表儒家下达行或者不行的决定,这需要时间去检验,若是有利于儒家,谁反对也不行,它会潜移默化的将之吸收兼并;若是利益冲突,那么谁说行也没用,它会天然的排斥…… 所以聿明氏给不了李二陛下答案。 当然,其实李二陛下也不是太在乎占据社会主导究竟是儒家还是法家、甚至什么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他只看这些学派的主张是否符合帝王的利益,有利于他的统治。 儒家是帝王治理天下的根基,所以一直以来儒家都占据主导。 若是有哪一个学派能够代替儒家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维护统治,皇帝绝对不会介意这个学派的名字叫做什么。 李二陛下觉得道术能够帮助自己长生不老,所以他扶持道家、信奉道家。等到他儿子登基之后发现什么炼丹之术飞升之术全都是骗人的,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