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_分卷阅读46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5 (第3/4页)

琢磨着学会了收腰抱小,接生孩子。

    时至今日,虽然不过两三年光景,可袁婶子赤手空拳的,仅凭着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心性,以及实cao积累的经验,已能以一双手来应对各式险产了。

    用秦连熊的话说:“不是菩萨心肠,焉能有如此精良妙手!”

    这话真是半点不假的。

    好在的是袁婶子只在保婴堂兼职,并不往外头去招揽生意,倒是不至于叫那些个抱团行事儿的稳婆有所反弹。

    不过袁婶子的名声也在崇塘的窄巷地头传开了,老百姓们,尤其是那些个受惠者都觉得袁婶子能够安胎救产、送子保生,尤其菩萨心肠,谁人不感念其恩德的。

    也正因为此,许许多多的人家都开始膜拜袁婶子,并将她视为无所不能的人。慢慢的,因着袁婶子时常走家串户的缘故,大伙儿家里头有甚的为难事儿,也都愿意同袁婶子说一说。

    袁婶子本就有威望讲公道,不管谁求上门来,她都肯花时间花精力替人打算,渐渐的,各家各户的情况,她就了如指掌了。

    于是水到渠成的,袁婶子本就掌握的另一项技能就这么开始发扬光大了。

    给人做媒说合。

    可不是那等子全凭着一张嘴混世的坐地炮,袁婶子的专业素养是极高的,最重要的一点,袁婶子说话没水分。

    基本上但凡从她嘴里说出来的,那就是真实的情况,而且还是十分实际的情况。

    底子如何,也就是有没有些个遗传的毛病,村风正不正,村里的人缘又如何,家里头的房子、猪圈、柴堆可齐整,父母说话做事儿上不上路子,孩子长相怎么样,姑娘家会不会做针线活,会不会栽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